4
月
9
日晚,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针对
“ofo
共享单车堆积如山,覆盖长度约
300
米
”
一事发布了一则人民微评,微评主题为
“
公民素质配不上共享时代?
”
在微评中,人民日报表示:
“
风生水起的共享单车,救活了自行车厂,也带火迟暮的自行车修理业。戏谑背后,无尽悲哀。坏损车辆,堆积如山,确切多少是人为破坏?一味感慨公民素质配不上共享时代,一见车辆受损就说中国人素质不行有些武断,但确该问:单车共享了,共治掉队否?
”
单车被损,不能怪这届用户素质不行
自
ofo
共享单车上线运营以来,车辆损坏和私有化一直是无法避开的一个话题,车辆构造简单易破坏,没有
GPS
定位系统,导致
ofo
车辆损坏率和丢失率远远高于其他共享单车。
在
ofo
的重点运营城市北京,许多
ofo
单车其实一直都
“
躺
”
在远离市区的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里,有的可能在村庄的垃圾堆旁,有的可能在废品收购站里,有的可能因为轮胎没气被弃置路旁再也无人问津。
北京作为一座快节奏的城市,吸引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,如果说
ofo
单车的损坏是因为用户素质太差,或者说有用户专门去破坏单车,这显然是为单车质量太差找的借口。这也难怪人民日报也感慨道:
“
坏损车辆,堆积如山,确切多少是人为破坏?
”
走不出
300
米的维修泥潭
ofo
该反思了
在微评中,人民日报的一句
“
一味感慨公民素质配不上共享时代,一见车辆受损就说中国人素质不行有些武断
”
也从侧面点出了
ofo
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。
就目前来看,其他共享单车尚未出现过
ofo
这种规模的损坏。无论从哪个角度讲,共享单车作为新兴的使用方式,由于没有相关运营经验,存在少量车辆的损坏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损坏,则可能存在根本性问题。
一方面,
ofo
的车辆构造如此简单,材料质量也并非精挑细选,严格设计,一旦车辆出现轮胎漏气、脚踏损坏,这辆车就基本上已经宣布报废了,不会有用户再去问津。由于没有
GPS
,
ofo
发现该车辆受损更是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,此时车辆或许早已蒙满灰尘。
另一方面,从共享单车兴起到现在,也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了,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,作为这场浪潮中的一个玩家,却从未针对车辆损坏这一严重问题采取过任何行之有效的措施,实在是令人咋舌。
或许, ofo 一直以来都没有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吧。倘若如此,如果 ofo 还想继续竞争下去,恐怕应该认真反思反思了。